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
拆除興建於清治時期的臺北大天后宮後,散落於公園內的柱珠;日治中期,配合臺灣放送協會臺北放送局(今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興築於公園內,而設置的「 ...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原名為臺北公園[1][2],後改稱臺北新公園,是一座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公園,北起襄陽路、南至凱達格蘭大道、西為懷寧街、東為公園路,占地71,520平方公尺,鄰近總統府、外交部、臺北賓館、臺大醫院等主要機關建築。
畫名:新公園所見作者:小山不老左後方的建築即為今天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二二八和平公園範圍內,過去在清治時期,除了光緒14年(1888年)落成的臺北大天后宮(位於今國立臺灣博物館南側水池)之外,其餘地帶皆為一片荒蕪,未有太多開發。
日治時期[編輯]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開始著手計畫闢建稍具規模的都市公園。此公園起建於明治32年(1899年),直到明治41年(1908年)初步落成,成為臺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由於已移作他用的臺北大天后宮尚未拆除,故當時此公園之範圍僅為今日範圍的南半段。
此公園原名為「臺北公園」,由於此公園的興建與落成時間,皆晚於明治30年(1897年)落成的圓山公園(臺北第一座大型公園),所以改名為「臺北新公園」[3]。
臺灣總督府於大正2年(1913年)執行「市區改正」,拆除臺北大天后宮,並在臺北大天后宮原址北側興建「兒玉·後藤紀念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於大正4年(1915年)完工[4],且公園的腹地亦隨之向北拓展,整體格局就此確立。由於公園位置鄰近臺灣總督府等行政機關與日本內地人聚居地,因此經常成為政策活動的舉辦地點。在昭和10年(1935年)底舉辦的臺灣博覽會當中,新公園亦為主要會場之一。園內也曾建有祭祀日本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的「臺北天滿宮」。
戰後時期[編輯]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於民國34年(1945年)接管臺灣,民國36年(194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爆發,當日下午大批憤怒群眾衝入公園內的「臺灣廣播公司」廳舍(今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對外播音發出控訴,成為全臺反抗活動蜂起的開端,之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之行政長官陳儀也多次於該電臺透過廣播向民眾喊話,這一層與二二八事件的歷史關聯,在將近五十年後成為公園改名的緣由。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代左右,新公園西側的懷寧街曾經有眾多臨時路邊攤販沿著公園邊緣匯集,販賣各式小吃與飲品,其中以「公園號酸梅湯」最為著名,與之齊名的則是位...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
臺北市二二八紀念碑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
【台北】228和平公園&二二八紀念館:都市綠色叢林!松鼠 ...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
【【當愛在此-來自土地的聲音】228音樂會】活動辦法與詳細資訊
無活動名稱:【當愛在此-來自土地的聲音】228音樂會舉辦城市:高雄市鳳山區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